在夏日骄阳下,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红土地的防空洞背篓集市依然人声鼎沸、烟火升腾。一头连着城市的热烈,一头连着民生的温度。
\n防空洞内,纳凉买菜一举两得
\n早上7点,62岁的菜农刘大哥就背着满筐蔬菜从江北五宝赶来,“天气越热,路上越难走,但洞子里凉快,就想着早点来,来了就舍不得走。”他哈哈大笑。
\n他还带来了折叠小板凳和保温杯——这是老伴专门为他准备的,“卖菜辛苦,但洞里还是安逸,只要一进来都不会冒汗!”
\n防空洞内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菜筐中,有青椒、水瓜、苋菜、茄子……在凉风中鲜亮欲滴。一位推着简易购物车的阿姨正边挑豆角边与菜农聊着种菜的趣事,她说:“每到周末就喜欢来这里,不光是买菜,还图个自在安逸!”
\n75岁的郭贤能老人卖出了一百多元的大蒜,对今天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凉快!虽然天气热但生意基本上没受影响。”他说,不用大热天走街串巷卖菜,哪怕大汗淋漓地挑来菜,只要走进防空洞,汗水立刻被凉意拂去。
\n带着孙女来买菜的黄阿姨说,这里既可以买到菜,也可以避暑纳凉,一举两得。“平时我买菜时习惯讲价,但在这里都不会讲,一是价格确实很便宜,二是老人家们这么远来卖菜真的很不容易,能多买点就尽量多买点。”
\n大学生帮爷爷卖菜,体验生活不易
\n洞内有一个摊位有些与众不同。在福建上大学的邹光瞳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是大三学生,今天特意和几个好友一起帮同学的爷爷卖菜。
\n他们早上3点多就从渝北区石船镇出发了,坐上了最早的一班轨道交通,一路帮着爷爷挑菜,到了防空洞集市又帮着爷爷吆喝,很快把蔬菜都卖了出去。
\n“爷爷辛苦了一上午,收入大概是一百多元,之前从没觉得钱来得这样不易!”
\n一旁80岁的杨德录咧开嘴笑了,“可以,娃儿们来帮忙,我省了好多事。今天菜都提前卖完了!”
\n在城市的褶皱里,守住民生的清凉与温暖
\n红土地背篓集市诞生于2022年,是重庆首个将防空洞改造为民生便民市场的项目。原本冷清老旧的防空设施,被注入了新活力,成为不少居民心中的“宝藏市场”。
\n高温季节,洞内特别加装了水空调,志愿者们还贴心设置了饮水点,免费提供茶水,记者在现场看到,菜农们轮流到茶水点取水,一边喝,一边与对面摊主打趣,笑声回荡在防空洞中。
\n来自北滨路的王阿姨一边扇扇子一边说:“这地方太巴适了,我宁愿多走几步来这买菜,避暑、买菜一举两得。”她指着一位满头大汗、穿着印有“背篓集市”字样马甲的城管队员笑说:“他们比我们还忙,天一热,服务更细了。”
\n防空洞作为重庆独特的“山城记忆”,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而如今,它们不再只是历史遗存,而是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的载体。
\n据江北区城市管理局介绍,为应对近期高温天气,红土地防空洞背篓集市增设了两台大型移动式水空调,冷风循环通畅,并配置志愿服务岗,为高龄市民、孕妇等群体提供特别照顾。
\n除了服务“升级”,市井温情也在这里缓缓流淌。记者遇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爷,坐在洞口一角的小板凳上,他说:“以前老伴还在的时候,我们常一起到这洞里乘凉买菜。她不在了,我也还是天天来,坐一坐,看看人,也算是热闹。”
\n在这个热浪滚滚的夏天,走进红土地防空洞,一道凉爽的清风,一抹笑容,一句“要不要便宜点”——便是这个城市最温暖也最清凉的模样。
\n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实习生 张敬宜 任贵洁
双融配资-双融配资官网-专业实盘配资杠杆-配资公司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