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给环卫工人休息用的爱心驿站,现在被私人占用了,成了废品收购站,还摆到了街沿上……”日前,成都市民黄女士在“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在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南华路和竹韵大道交叉路口的爱心驿站,疑似变成了废品收购站。
\n实际情况如何?爱心驿站应该如何管理利用?如何功能拓展?川观新闻记者赶往现场调查。
\n现场直击
\n爱心驿站里,的确在回收废旧物资
\n来到黄女士反馈的地点,记者看到,一座绿色小屋位于两街相交之处,十分显眼,小屋房顶上写着“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几个大字。
\n爱心驿站位于斑竹园街道南华路和竹韵大道交叉路口
\n小屋有一大一小两间房,大的房间一边设置有空调、饮水机、电风扇等物,另一边摆放着计量仪等废品回收用具,还有不少附近居民正等着称废品,房间里仅设有三张单人椅可供休息。小的房间似乎已用作仓库,码放着纸箱皮、旧衣物、瓶瓶罐罐等物品。
\n绿色小屋的大房间内有电风扇、饮水机、空调等物品
\n绿色小屋的小房间已用作仓库,码放着废旧物品
\n一位穿黑T恤、后背写有“碳拾光”字样的工作人员,正整理衣服。其间,恰好市民李女士拖了一大袋旧衣服过来:“这些衣服过时了,放在家里占地方,不如拿来卖了。”她把旧衣服放到计量仪上,电子屏上出现了几行数字:总金额13.91元,重量11.45公斤,碳中和量6.363公斤,碳积分63.63。
\n“我已经在这儿卖了七八回废品,收入快两百元了。”居民吴玉娟告诉记者。
\n“这儿是一个两用驿站,一个用处是给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员等户外工作人员歇脚的,可以喝水、歇凉、休息;另一个用处是回收废旧物资、普及垃圾分类,把碳中和的概念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大家了解啥子是绿色生活。”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都区南华路店店长燕秀华这样介绍小屋的功能。
\n对于爱心驿站里同时回收废旧物品的情况,正在附近作业的李明珍等环卫工人说:“大家知道这里是两用的,方便户外工作者休息,也用于环保,如果在收废品的时候,把环境、卫生保持好,我们没意见。”
\n不过也有居民认为,废品堆积在爱心驿站门口,实在影响环境,也不利于爱心驿站发挥作用。黄女士发布在“问政四川”平台上的图片显示,爱心驿站小绿屋外墙边,堆放着各色旧衣物、废品袋、废纸板。
\n黄女士拍摄的照片中显示,爱心驿站小绿屋外墙边,堆放着各类废旧物品
\n处置反馈
\n将规范运营,保持点位整洁干净
\n为什么爱心驿站要开设废品回收业务呢?
\n“附近居民来得多,都是家里堆起不用的东西,卖点钱之外,碳积分还可以在小程序上换礼品。”燕秀华说:这个点是今年2月设立的,是“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即把城市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整合在一起的多功能小屋,由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现在每天能收三四百公斤废品,数量在逐步增长。”
\n根据小屋外公布的电话,记者联系了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部部长袁晓燕介绍说,新都区便民交投点有3个,都位于斑竹园街道,去年12月陆续设立以来受到居民欢迎,“我们公司从2019年开始开发‘碳拾光小屋’,用4年跑通了后台、验证了功能,从2023年5月开始在成都推广,目前已在10多个县(市、区)设便民交投点100多座。”
\n“我们看到问政四川上的投诉后,立即加强了碳拾光小屋的规范运营,严禁将回收物品放在屋外,保持点位整洁、干净。”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关部部长朱华颖说。
\n记者随即来到斑竹园街道办事处求证。街道综治办工作人员田恬介绍,2024年9月,成都市城管委下发文件,要求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垃圾分类“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新都区选择在斑竹园街道做试点,运行半年来,受到居民欢迎和肯定。“今后街道也将加强巡查,多提醒工作人员规范运营。”
\n专家声音
\n爱心驿站可以功能拓展,但应注意功能分区
\n爱心驿站如此功能扩展,是否妥当呢?记者就此走访了专家。
\n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认为,“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是一种创新探索,一站两用节约了用地、拓展了功能。但从具体管理上来看,以记者调查的这个爱心驿站为例,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n比如两网融合中,爱心驿站是主功能,废品回收是辅功能,应该优先保障户外工作者的休息权益,多放些椅子等休息设施,也可备些防晒、解暑的用品。
\n爱心驿站与废品回收功能,一个要求安静好休息,一个交易多难免人多嘈杂,在一个房间里容易互相干扰。用于废品回收的房间应与户外工作者休息房间适当分开,甚至可以开两个门,各进各的门。
\n此外,也要对周边居民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一方面征得同意和支持,一方面也营造有利于拓展功能的氛围。
\n成都理工大学社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向前也关注到了身边爱心驿站功能拓展,他认为通过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参与,丰富爱心驿站的服务性,是不错的尝试。不过,在拓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优化管理,避免喧宾夺主——
\n在政府层面,要考虑引入市场力量后,如何把“爱心驿站”的公益性,与“碳拾光小屋”的经营性整合、平衡好。
\n在企业层面,要想到运营数据透明化、经营收益反哺在地的共赢之举,公开积累的碳积分及用途,将其与社区发展治理的需求对接,让小积分发挥大善治作用。
\n在社会层面,可以将在地的志愿者力量融入小屋,节假日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一举三得。
\n原标题:爱心爱心驿站“跨界”收废品,是“不务正业”还是功能拓展?
双融配资-双融配资官网-专业实盘配资杠杆-配资公司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